
杨昌济
毛泽东对斯诺说:给我印象最深的老师是杨昌济……
无限深情在眼中。
老话讲:师如父。杨昌济之于毛泽东,是恩师,是岳父。
杨昌济年少时曾在岳麓书院读书,谭嗣同、唐才常等在湖南建立组织开展维新改良,杨昌济参与其中。戊戌变法失败,杨昌济避居家乡治学。后留学日本、英国。留学期间更名怀中,身处异邦怀念故国。他学贯中西,着力于经世之学。归国后,拒做高官,去湖南高师讲学,并在第一师范兼任教员。其志“欲栽大木柱长天”!而在由第四师范并入第一师范的学生中毛泽东进入他的视野。
这英俊青年读书时如饥似渴浑然忘我,与蔡和森、萧子升被称“湘江三友”,皆是杨昌济得意门生。
妙高峰下,湘江北流:东傍粤汉铁路,西岸是郁郁葱葱的岳麓山。火车驰过的轰鸣声,鸣笛声,在午夜,让毛泽东睁大眼睛,望向自己的远方,望向时代的远方,尽管迷雾重重。他曾想就做一位教师,教育可救国,但是,他觉得他的舞台不该就是三尺讲台,尽管迷雾重重,山高路远,危机四伏,他要走向更广阔天地。
而杨昌济更是将教学和情操教育和社会担当的教育融为一体。成长着的毛泽东提出自己的新认识:“欲动天下者,当动天下之心。”毛泽东课堂上写下作文《心之力》,杨昌济大为赞赏,给了满分。他将毛泽东写的另一篇文章推荐《新青年》发表。毛泽东从来都是个行动者,在长沙散发《征友启事》、组织新民学会等等活动,行动天下之心之实,杨昌济嘉许着支持着。闻毛泽东在强身健体,他向毛泽东推荐在这方面可为师之人,讲述培养坚韧精神是成事之必须。有传言说校长张干为讨好当局而建议让学生多缴纳学杂费,遭到学生激烈反对,写了《驱张宣言》要印成传单散发。毛泽东看了,觉得不够劲,做修改,火力直取要害。传单散发,惊动省府,派人到校调处。张干大怒,要开除毛泽东等十七名学生。杨昌济联络教员坚决反对,仗义执言,据理力争。张校长无奈取消开除决定,但给毛泽东“记大过一次”。多年后毛泽东反思,对张校长做得过火了。杨昌济挺身而出,保护了毛泽东等。第一师范走出毛泽东、蔡和森、何叔衡、李维汉等共产党人,和有杨昌济这样的好老师是分不开的。
1918年暑假,杨昌济调任北京大学哲学、伦理学教授。刚到北京,就致信“湘江三友”毛泽东、蔡和森、萧子升,告诉他们蔡元培等正在组织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的消息,建议毛泽东赴北京,一方面负责湖南留法勤工俭学的组织工作,另方面去北京大学工作,解决学习、生活问题。种种原因,毛泽东没有赴法留学,其中一个原因当是他和杨昌济之女杨开慧的恋情。但是他为留学人员多方奔走,筹措了大笔资金。他和恩师杨昌济一同为赴法留学人员成行出力。刚到北京时,毛泽东与蔡和森曾就住恩师杨昌济家。
经杨昌济推荐,毛泽东去北京大学图书馆做图书管理员,而馆长便是李大钊。同时结实了陈独秀。一个惊天动地的构想在他们的酝酿中。
恩师促成了女儿和得意门生毛泽东的姻缘。杨昌济夫妇也曾疑虑,毛泽东长女儿8岁呢。但是女儿向母亲表白:“我是为母而生之外,是为他而生的!”开明的夫妇,同意了女儿的选择。1920年临终之前,杨昌济郑重把女儿托付给毛泽东。毛泽东向恩师和师母深深鞠躬,这情分纵是千言万语难尽。

毛泽东与杨开慧
1921年7月,中国共产党横空出世,而毛泽东与陈独秀、李大钊是缔造者中的三位。开天辟地,毛泽东与诸千千万万同志抛头颅洒热血,终叫一个崭新的共和国如朝阳喷薄而出!
大木柱长天!
2020/10/3
版权所有:编剧北极苍狼博客 => 《毛泽东和恩师杨昌济》
本文地址:https://bjcl.jiqunzhihui.com.cn/?post=127
除非注明,文章均为 编剧北极苍狼博客 原创,欢迎转载!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,谢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