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家的脑袋瓜好想故事,想很具体的影像,想得比真的还真,那氛围你可以真真切切地钻入睁大眼睛打量。甚至屏住了呼吸,心脏砰砰地跳到了嗓子眼。就是小说家有时都会忘记这氛围其实是自己的营造。有庄周梦蝶之境。不过类型有各种,或喜感或惊悚种种。营造的境界入而不愿出不愿醒来,是小说家艺术上的成功。

在思索示警的问题。看网络上的帖子,一惊一乍的,到处示警的声音,心脏不太好的整日面对那声音恐怕会受不了。每个人的脑袋瓜里都悬一口警钟,有时自己敲响,更多的时候别人敲响。总有人风风火火地来敲响你的警钟。好像他们是职业敲钟人。那口警钟是危机意识凝铸。一个人,一个集体,一个民族,一个国家,都悬一口那样的钟。

电影《地道战》中的高老忠发现鬼子偷袭,疾奔至钟前拉动钟绳,用那急迫的钟声告诉人们:鬼子来了!他为示警而牺牲,在电影中永生。儿时我看《地道战》无数遍,我记住了民兵连长高传宝,更记住了敲钟人高老忠。我多希望他是我的爷爷。我那一代人无不有这愿望。高老忠恐怕也希望有这样的子孙。

你没觉得吗?咱《国歌》就是一口警钟!《国歌》唱响,便是警钟响起,让你绷紧肌肉,让你屏息谛听危机的蠢蠢欲动。生存或者死亡,往往由那口警钟是否适时地敲响决定。《国歌》中这句“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”,曾有做修改的动议,但是没改,于是警钟长鸣。在莺歌燕舞中也警钟长鸣。


好吧,

现在讲我这小说家脑海幻现的故事,由示警这一话题而浮想联翩。抗日战争时期,八路军某团驻扎某村,儿童团长王小二发现鬼子偷袭而来,正蹑手蹑脚而来,王小二就扯破了嗓子呼喊:“鬼子来啦!鬼子来啦!”鬼子军官没慌张,不让射击王小二,而是跟随王小二疾奔,结果王小二成为事实上的“带路党”。一番殊死血战,八路军少数突围,王小二与诸多八路军牺牲。惨重的代价和王小二示警的方式有直接关系。面对王小二的遗体,八路军是苦涩的,乡亲们是苦涩的,但是至今,王小二是烈士,是少年英雄,墓志铭就“少年英雄”。多高贵的头颅在他墓前都要垂下,向不惧生死而示警的少年英雄垂下。

战疫前夕,也有示警人呼号。他也在战疫中倒下。无可争议地成为烈士,被称英雄,多高贵的头颅而今也向他垂下。也有人纠结他当初的示警方式,好像偷袭的是鬼子不是病毒。示警人的遭遇给我们也带来苦涩的滋味。

不错,示警有说道,但示警人之初心你不觉得是当空的太阳吗?它为这世界的安好燃烧自己!它周而复始地巡视,让我们放心地安好。

我们永远需要示警人,只是祥和得久了……唉!

我这一声长叹示不了警。

再听《国歌》吧!

2020-4-9

版权所有:编剧北极苍狼博客 => 《再听《国歌》:示警!》

本文地址:https://bjcl.jiqunzhihui.com.cn/?post=47

除非注明,文章均为 编剧北极苍狼博客 原创,欢迎转载!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,谢谢。